今年 2 月份排到了北京的新能源指标,有效期只有 1 年,意味着农历新年前,我如论如何都要换车了。 在上个月的时候,已经换上了新能源汽车,把之前的本田 XRV 卖了,因为不舍,还发了一条微博,纪念一下。
卖了本田 XRV 的当天,我就把新车开回来了,这次买车的经历,远没有第一次买车时的激动,人生的第一次还是弥足珍贵的。
这次提车虽然没啥感觉,但是,选车的过程,也还是让我纠结了好长时间,在这里记录一下。
硬性需求
不管干点什么,先谈一谈需求,产品经理的职业病。
汽车是一笔不小的「负债」,而越是负债,却越能勾起人们的消费欲望,消费这类产品,总能让人们获得即时满足感,并从中获得愉悦。
可是,这可不是普通的数码产品,即便我有再强的消费欲望,也会被成本限制因素一下子拉回现实。
除了预算问题之外,还有一项硬性指标,那就是要符合北京市新能源上牌政策。所以,这次买车有两项硬性限制条件,那就是:
- 预算:25 万以内,基本排除了 Tesla,蔚来,理想等车子
- 车型:纯电动,北京新能源牌照的限制,排除所有混动车型
这么一列,可选范围直接缩小一半,所以,在你纠结的时候,可以先列一下硬性的限制条件,避免自己在选择的过程中,跑偏方向。比如我还看了一段时间 Tesla 了,后来摸了摸自己的钱包,还是算了吧。
需求分类
恰好看车这段时间,老爸在京,连续两三个周末,我两就一块出去看车子,试驾了比亚迪汉、小鹏 P7,实际体验了比亚迪秦/秦 Pro、荣威 Ei5、荣威 ER6。
除了这些,可选的车子还有很多,例如北汽的 EU EC 系列,比亚迪的 e 系列等等。
这么看还是容易挑花眼,需要将需求进一步分类。我大致浏览了一下这些车子的价格,然后根据车子的性质、用途以及面向的用户群体,分为以下三类:
10 万以内城市代步
空间小,续航低,非刚需,主要面向那种家里已经有一台车子,或者为了占车牌的用户。
代表:比亚迪 e1 以及五菱宏光 MINI EV(这可是月销量超越过 Tesla 的新能源车型),可见这类需求占比并不小。
10-20 万传统主流
空间大,续航高,刚需,主要面向真正需要一台车的用户,作为出行或者通勤的需要。
这类代表就比较多了,大多数车企几乎都瞄准了这个价位段,上面提到的比亚迪「秦」系列,北汽的几乎所有车型,以及荣威 Ei5,ER6,都在这个价位上。
新能源汽车首先要是一台车子,它要能够满足便捷出行的刚需。刚需用车,我认为空间和续航是主要考量的因素。
而其他方面,这类车型就比较中规中矩(传统)了,外观传统、配置传统、功能传统。从驾驶体验或是内饰布局上,跟燃油车相比,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燃油车用油,它用电。
所以,大家的宣传亮点基本上就是续航了,而续航的高低,基本上也跟价格挂钩。10-15 万,续航差不多在 400-500 KM,15万-20万,差不多就能到 500KM + 了。
20 万以上高端智能
虽然写成「高端智能」,其实并非真的「高端智能」,只是相比传统主流的车型,要稍微显得高端一些,毕竟上了 20 万。
高端的体现,要么续航更高,要么造型更酷,要么更加智能。例如:小鹏汽车、比亚迪汉的续航都能达到 600 KM 以上,而且外观造型相比传统车型,的确要好看多了。同时,它们也多了很多的配置(传感器、摄像头等),实现一些「高端」功能。
新能源汽车不仅仅只是一台车子,它还要是一台互联网终端,能够与手机互动,能够自动驾驶,能够让你体验以前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智能场景。
在试驾完小鹏的 P7 之后,我几乎都要直接交定金了。它的定位,更符合我对于一台互联网汽车的期待,不过跟老爸商量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
最终的选择
老爸更加倾向于传统主流的汽车,他的想法是车子就是出行工具,空间够载一家人出行,续航能达到四五百公里就行了。
他觉得所谓的智能不智能,座椅加热不加热,都没啥实际作用。
而我却觉得,花十几万又买一个传统的车子,心有不甘。如果只是必须要占上新能源车牌,何必要花十几万呢?买个几万块钱的代步车,占上车牌不就行了。
可是,几万块钱的代步车,空间实在太小了,周末想带孩子出去玩一下,连婴儿车都装不下去,实在有点尴尬。
最终,考虑当前的实际需求(空间要够),以及顾及我的不甘心(成本折中),选择了 Golf 纯电,全下来刚好十万。放弃了所谓的智能,还有续航。
选择这款车,主要原因有三点:
1,目前开车需求并不是很高,平均下来,每天 10 公里都不到,主要用途就是遛娃。要是搁在以前通勤使用,可能又是不一样的选择了。
2,目前新能源汽车才刚刚起步,2020 年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就像手机时代的 iPhone 4 发布的那年,当还远远不够成熟,要不是新能源的车牌有效期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再等上两年。
3,上述的那些车子,基本上都看过了,整体来说,对小鹏 P7 的满意度是最高的,试驾之后差点就选它了,冷静下来之后,分析了以上两点,又断然放弃了。省下来的这十几万,做点投资,买点资产,远比买个使用频率不怎么高的负债要强得多了。
最后,Golf 纯电只是个过渡,基本满足现有用车需求,同时把新能源的牌子占上,等时机成熟之后,一定要拥有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