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由于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学生在家阅读的时间难以确保,加之学校条件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怎样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一、 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兴趣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 故事感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爱读书的故事,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同步拓展阅读》上相关名人传记,如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爱读书的故事。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古今往来,因博览群书、勤奋学习而对人类有作为的故事举不胜举。我以此鼓励学生多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实践证明,“名人效应”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 好书引读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读书,我坚持天天读书。阅读时,自然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每遇好书,我总要把书中精彩的情节、画面、故事讲给学生听,为学生设置悬念,再将好书介绍给学生,或借给他们。此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3. 成果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经常召开读书成果汇报会,如利用早读课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等,并及时给学生表扬奖励,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成功的喜悦,激发爱读书的`情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 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采“许多花”来“酿蜜”。
1. 争取家长配合
我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渠道,积极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以此提高家长的认识。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 内容要健康;② 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 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通过努力,不少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悄然发生改变并付诸行动。
2. 发挥学校优势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课外读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让学生有书读,我定期选派学生代表到学校图书室为全班学生借书,定期归还。这样做避免了零散借阅的不便与繁琐,使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能读上好多本课外书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3. 搞活班内读物
一个班级有四五十人,每学期每人拥有两三本自己的书不难。如果各自为阵,则很有限,如能交流搞活,实行资源共享,学生将有读不完的书,且能减轻学校图书室的压力。我经过多年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安排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读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小学生年龄小,自觉性不高,加上读书习惯尚未养成,读书兴趣也不稳定,即使有书读,如果不能适当安排时间,督促其阅读,课外阅读往往会落空。
我与多方取得共识,作出统筹合理安排,保证学生每天的读书时间,做到老师每天布置的各科笔头作业量适当,每周上一节读书指导课,家长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给孩子读书,并注意督促,切不可撒手不管或急功近利,让孩子从一个作业堆钻入另一个试卷堆。
四、 加强指导,使学生善读书
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和家长互相配合,加强指导,使学生善读书。
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要学生做到: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其次,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可行的读书计划,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对此,我和家长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 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必读的优秀诗文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杂志。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比如:圈一圈、查一查生字词,划一划、想一想重点句或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抄一抄妙词佳句,写一写心得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