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5个底层逻辑

时间:2024-02-22 17:36:27
成长的5个底层逻辑

成长的5个底层逻辑

成长的5个底层逻辑?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困难,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人生来就是需要成长的。小编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成长的5个底层逻辑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成长的5个底层逻辑1

“意识层级”这一模型是一位医生和学者David Hawkins提出来的。他根据研究和观察把人所感受到的意识分成等级并打上分数。

比如最低是羞耻(20分);然后是内疚(30分)、冷淡(50分)、悲伤(75分)、恐惧(100分)欲望(125分)、愤怒(150分)、傲慢(175分);

从200分的勇气开始,人感受到的意识开始产生正能量,比如勇气(200分)、淡定(250)、主动(310分)、宽容(350分)、理智(400分)、喜悦(540分)、平静(600分)、开悟(700~1000分)。

开悟是700到1000分的人达到的境界。那么谁是真正开悟者呢,可以想象真正的开悟者在人群中是很少的,作者也说他一生很少看到真正的开悟者。

借用孔子的说法,我想真正的开悟者至少要达到”60而耳顺、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在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交织中展开并向前推进的。

从意识层级这一模型来看,200分以下很多的情感或意识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200分以上的情感或意识的产生,主要是开始去关注周围的世界和人。

如何让我们用这个框架来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一个盘点?你可以画一个四个象限的图,横坐标是生活和工作两个维度,纵坐标是高分和低分,以200分为界。

在生活和工作两个维度,常常出现了哪些200分以上或以下的意识或情感。花几分钟时间很诚实地写下来。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好几个场合,包括有公司的高管群体,商学院的资深学员群体等等,让大家做这样的一个练习。

发现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还是有不少正能量的,比如喜悦、主动、宽容、淡定等等;但也出现了不少负能量的意识,比如愤怒、内疚和恐惧。

很多的内疚是对家人的,这点大家很容易产生共鸣。我们觉得自己工作时间太长,整天不回家吃饭,没有时间陪父母和孩子等等。因为压力大,即使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不是很用心,一起相处的时间质量并不高。

这些都是当今中国的大问题,好像是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有些事情的代价,是延迟到来的,有一天会来找我们的麻烦的。

在工作中,高管们也有不少负能量。

有一个是愤怒,为什么愤怒?有人说是因为有猪一样的队友,而不是神一样的队友,所以我们觉得很愤怒,控制不住自己。

另外一个是恐惧,不少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恐惧。当然负面情绪-包括愤怒和恐惧-也可以产生能量和动力,产生爆发力推动事情往前走。

但长期来看,负面情绪不仅伤身体,而且也会阻碍自己和团队的创造力。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时常都会做这样的事,比如说立个flag,定个目标,下个决心等等,但研究发现,88%的决心比如瘦身、多读书、戒烟等等都是做不到的。

而其实写这些决心的人,大概有52%的人,在开始做年度规划和决心的时候,对于能否实现都是信心满满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还需要下决心、定目标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我也有很多次没有实现自己的决心,有几年甚至干脆就不做了。但现在想想,决心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再说这代表了我们人生的一种追求,让我们自己对未来有些憧憬。

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来实现决心呢?

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五大领域全面成长的框架:身体(physical)、认知(cognitive)、情感(emotional)、社交(social)、灵魂(spiritual)。

一、五大精进之一:身体

首先是身体上,你今天锻炼了吗?有多少人有运动习惯的?每周运动3到4次,每次半个小时的。

我每次在公开演讲或公司的内训中,都会问这个问题。通常我会看到大约有25%的人表明他们已经有这个运动健身的习惯。一开始我觉得有些诧异,为什么在所谓的精英人群中,拥有运动习惯的人这么少。

但后来我也想明白了。我真正意识到运动健身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其实,人的懒惰、人的惯性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2009年,我在哈佛商学院参加一个十周的高级管理课程(AMP)。我和另外7位同学住在一个大的套间里。我们每一个人的房间很小,刚够放一张书桌。

这种设计可能就是让我们不要宅在自己的房间里,而是走出房间来到客厅跟同学多交往。

刚去的几天,每天早上大概5点,都听到很多同学都出门了。有一天,在跟几个同学聊天的时候,有一个同学问我,Wayne,你不运动的吗?

我们这个组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泰国、智利和印度的同学,我不好意思说我没有运动的习惯,怕丢了中国人的脸。我就说,我运动呀,这几天主要在倒时差,所以没运动。

之后我就每天很早起床,跟这些同学们一起去健身房。回国之后,我坚持了一阵,但慢慢又松懈了。一直到几年前加入万科。

万科被人称为“万科运动员有限公司”。上下都有运动健身的习惯。高管中就有好几个是跑马拉松的。从万科开始,我不仅加大了运动量,也开始习惯性地每周运动健身了。

最近,我在万科创始人王石的朋友圈里,看到他自拍的一张健身照。他在以色列的住所,满头大汗刚刚完成半小时的划船机训练,看起来速度很快。

他自己说每周五次划船机训练,再加每周两次的长跑或赛艇训练。运动量极大!

这张照片对我还是有影响的。我想接下来的决心应该是加大运动量,比如至少每周一次较为高强度的运动。

此外,我想要戒掉我在晚上吃太多零食的习惯,我当众宣布,我要戒掉这个习惯。大家知道当众宣布有什么好处吗?

研究发现,当众宣布一个目标的话,会让你更有可能达成这个目标。所以你以后如果有一个决心,也要当众宣布一下。

二、人生精进之二:认知

全面发展的第二个方面是认知,我们还要不断地升级我们的认知能力。认知升级方面,可以包括技能、知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1、技能层面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觉得技能训练有点小儿科,其实不是这样。这一点我也是从王石主席身上得到的启发。

有时在技能方面如果有一些突破的话,会把自己的人生带到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境界。

王石60岁去哈佛的时候,英语基本上是不能开口的。但他去了哈佛剑桥之后,语言能力大长,甚至可以用英文发表演讲。

有一次我跟他一起见纽约大学的校长,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面开了一个下午的会。我惊讶地发现,他已经可以比较流利地全程用英语讨论工作。英语这个技能的提升,到底给王石带来了什么呢?

……此处隐藏3666个字……性造就了世界之美,人类之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未来世界的特点。

我不是马云,我英文讲得没有他那么溜,我就没资格说话啦?世界是丰富的,有大狗叫,也要允许有小狗叫嘛!

接受多样性,甚至拥抱多样性,说起来容易。别人跟我的观点不一样,就不是好的观点啦?想事情的方式做事的方式跟我不一样,别人就有点怪、没前途啦?

当然,多样性是把双刃剑,它带来了世界的丰富,促进了创新,但也增加了很多管理复杂性和成本。

这是为什么很多领导者不喜欢多样性的原因。但在创新的年代,未来的领导者,必需接纳多样性、享受多样性、拥抱多样性,并在多样性中成长并灿烂。

2、主动扩展,主动进攻

社会关系是需要经营和建设的。但我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差。虽然因为工作关系我也认识不少人,但总体来说比较被动,俗话说很宅。

村上春树说得好,“感情,不联系就会淡,不珍惜就会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还要多与人联接,体验不同的思想和个性之美!”

以后我想在社会关系建设方面多一点主动扩展,主要通过启动一个创业者研究,一个较大规模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去联接以前没有联接过的人。

3、遵循互惠原则

现实来说,单方面付出或索取都是不可持续的。沃顿商学院著名组织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对于组织中和社会上人们是如何付出和索取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他发现:

大约有19%的人是纯粹的索取者,他们遇到人就想“他可以帮我什么?我可以从他身上得到什么?”;

大约有25%的人是给与者,他们会问“我能帮你做什么”;

有56%的人是所谓互利者,你帮我一些我帮你一些。

格兰特的研究发现:

完全的输家是那些过度的给与者,因为他们慷慨地给与别人帮助但反而使自己焦头烂额,无暇顾及自己的事情。

但好消息是最成功的也是那些把握分寸的给与者,他们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给人以帮助,最后自己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想整个社会和各类组织都需要建立互惠互利的文化,我帮你你帮我,不让雷锋吃亏。对于那些只求索取,不思回报的小人我们也就只能点到为止,甚至敬而远之了。

五、大精进之五:精神

有个词叫灵修,是否就是指灵性上的修炼。为什么要在精神上、灵性上不断修炼、持续成长?

人作为高级的有灵性的动物,有时会问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这确实就像北大保安问的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而活。很多人一辈子都不问这个问题;问了但找不到答案的也大有人在。大概只有少数人不仅问了还找到了答案。

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以我现在的想法来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虽然没有意义,但我的人生我做主,我们能赋予自己的人生一定的意义。

一种底线思维就是:活着就是意义!但这个意义好像太普通了,一点也不性感。有西方人提出来,Live,and let live,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这句短句好像很有禅意。

有些人只顾自己活着,自己活好,但不让别人活,或者不让别人活好。所以,“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就似乎已经是一个相当崇高的人生意义了。

另一个西方人说,Live,Love and Learn,这样就是3 L的人生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爱、好好学”,这个听起来也不错啊,这好像是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可以这样说:我活过、我学过、我爱过!是否还应该加一个字:play,我玩过?

中国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肯定更早。孔子的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照孔子的说法来推测,他所设定的人生的意义藏在三种状态中:

在持续学习中不断有新的领悟,并且乐从中来;

你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会长途跋涉远道而来看你,他们爱你,你也爱他们;

成为君子,成为跟世界和解的君子,不管人家多么不理解你,你都能够保持平常心。

我们从孔子的另一段话中,似乎也可以揣摩出他为自己设定的人生意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孔子的话来看:

人生需要不断精进,每十年需要有一个大的势能的提升、境界的提升。持续修炼不断升级可能是人生的意义,最后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也就是心灵和行为获得完全的自由境界。

礼记大学中说的那段著名的话,也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圣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儒家的观点来看,为人在世的最高境界,可能就藏在这句话里了。

我把它翻译成以下几点:研究万事万物、不断获得新知、不装——做自己、活在当下享受当下、不断修炼自我精进、搞好小家庭带好小团队、参与国家治理、共创大同世界。

人生有什么意义?王阳明的临终遗言可能是最好的诠释了。临终前,据说他的弟子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回答道: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也许对王阳明来说,在一个黑暗的社会里,能一辈子保持内心光明,做到问心无愧,就是实现了人生的目的。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是需要探索的,就像西方人所说的那样,soul searching,灵魂的探索。

有个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也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维克多福兰克尔专门构建了一门学科,人生意义疗法,帮助人们寻找人生意义。

Fankle提出有人之所以能够从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生存下来,是因为这些人对未来有强烈的憧憬,同时拥有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感。

我曾经在课堂上问过不少同学,有谁想过、或者想清楚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意义,甚至把人生使命写下来的。结果发现这样的人还真是非常少。但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信仰jidu教的人们常常说,God has a plan for me,上天对我是有计划有安排的,每个人自己要试图去探索出来这个安排是什么;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生是为了一件大事而来,那每个人的这件大事又是什么;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每个人的才能、潜能都会用在哪里。

这些探索,只能由我们每个人自己决定是否有价值,是否需要。最终,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只能由自己给出。

最后我想用我曾经服务过的Nike的两句话,结束今天的发言:

Just Do It,说干就干;There is no finish line,永远没有终点线,永无止境!

  成长的5个底层逻辑2

成长的五个基本信念

1、优秀是一种习惯。懒惰、张狂、狭隘是成长的天敌。

2、生命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学会欣赏路边的风景。

3、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路走不通时要学会拐弯。

4、懂得如何停止才能知道如何加速。

5、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学会放得下,才能真正拿得起。

《成长的5个底层逻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